温馨提示,图片大小最好是长度1440px以上,高度100px以上的,但不要超过1M大小。最佳尺寸1440*100
价格¥500.00元 /每千字
销量7浏览人数2304
地区暂无
联系电话18978335153
交付方式联系客服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贵重物品,请将付款托管到平台进行交易。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商品与服务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法律责任。
服务简介:
电子信息科技论文辅导发表工作室为您提供电子信息工程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职称论文发表補导服务,辅导方向包含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如果您需要这方面论文的辅导服务,我们可以帮助您,我们保证物美价廉!
工作室部分辅导老师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生在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硕士讲师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在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工作室范文展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式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
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对所报考的学院专业是否好就业这个因素越来越关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如何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合,成为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始实行“2+I”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再用一年时间到企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岗位融合。在整个最后一年的实习实践过中,实施过程往往是先进行实习后进行毕业设计。这样的实施模式使得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低, 内容轻技能、重理论;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较多,脱离培养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综
合应用课题较少,基本与实践无法结合;与市场偏离较大,经济效益更不可能实现。所以最后一学年的实践实施过程必须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1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优点
1.1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提供丰富软硬件资源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招,校内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电子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层面,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等实习,利用企业的项目实验室、电子产品制作设备、测试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学生能较高质量的完
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前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一定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问题,利用毕业设计的完成将这些解决的问题进行实现。企业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找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得到企业利益:学生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明确人才需求,获取能力和自信,拓展就业渠道。
1.2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增加与岗位的贴近度
将“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组合实施,通过毕业设计课题引导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了解电子信息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产品开发过程、生产工艺流程等。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将信息、技术进行加工、整合,通过自己的再创作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毕业设计。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要求,将理论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经过长时间的企业实践,在走出校门前就得到企业岗位锻炼,使学生及早接触电子信息产业,增强了就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l-3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突破
毕业设计选题应满足学生志趣和研究能力,部分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过程中,从企业最需要的发展方向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各级技能大赛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利用实习企业的现有软硬件资源,结合企业现有产品,完成论文的同时又能实现大赛作品的设计。通过设计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从选题、立项、方案研讨、电路设计、实现、装配过程、系统调试、总结报告等全过程的所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企业参与毕业设计选题,所以既省掉了选题调研考察的过程,又保证了毕业设计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联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长和能力水平,在毕业设计内容中添加行业优先发展、迫切需要的最新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在这种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不但是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促进,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也能提升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1.4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实质促进学生就业
学生进入企业工学结合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 了解岗位技能,其中就包含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有的企业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就会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留用,工学结合的岗位就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考察需求。同时使学生在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